在《魔兽世界》8.0版本里,火法可是经过了多次强化呢。就单体技能的输出而言,那是相当不错的。但好多玩家都不清楚该怎么挑选天赋和特质。下面呢,小编就给大家讲讲8.0版本火法的天赋、特质以及输出手法,希望能对大伙有帮助呀。
8.0火法天赋特质及输出手法:
单体天赋
在模拟的情况下,30/75这两层天赋并不会对输出造成影响。而在实际战斗当中呢,闪光术以及狂热之速却能够间接提升DPS。
15级的时候,大家默认会选择灼烧之触。纵火者这个选项呢,虽然以后也许会碰到适合它的BOSS机制,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基本上是不会有人去选择它的。
45级的时候,基本上是用能量符文。要是想摸索时间轴或者练习循环的话,可以选择咒术洪流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都别用镜像。
在60级的时候,如果是大秘境或者有很多AOE(范围性伤害)的场景,不死鸟之焰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而其他时候呢,烈焰飞舞会比较合适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都别去用阿莱克斯塔萨之怒。
如果是90级的话,要是目标数量在三个以下,那洪荒烈火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而当目标达到三个或者更多,并且移动比较少的时候呢,就可以选择烈焰之地。要是目标数量在五个及以上,同时还频繁移动,这个时候活动炸弹就比较合适了。
输出手法
1+1
在火法的输出手法里,1+1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。它对炎爆术的输出数量有着很大的影响,你能打出多少个炎爆术,和这个1+1的手法密切相关。
平稳期1+1:
把火球术当作常规的填充技能,要不停地用它。一直用到火球术打出暴击,有了一层小括号之后,在读下一个火球术的条时,使用火焰冲击把小括号变成大括号。这样在施法结束的时候,就能让火球术和顺发炎爆术一块儿放出去。
在这个时候,因为有判定保护机制的存在,只要火球术或者炎爆术其中一个出现暴击,就能得到一层小括号呢,这样一来小括号的获取效率就提高了。
斩杀1+1(点了灼烧之触):
火球术可以用灼烧来替代。不过呢,灼烧是没有弹道的。要是按照使用火球术的方式去用灼烧,在读取灼烧的条时就出现大括号,那么灼烧就会比顺发炎爆术更早击中目标。要是炎爆术没暴击的话,之前灼烧弄出的小括号就白费了。打个比方啊,就像你准备了一系列的动作去攻击敌人,前面一个动作是为后面一个暴击动作做铺垫的,结果后面暴击没出现,前面的铺垫就白做了,这里的小括号就类似前面的铺垫。
此时手法变更为:
要是本身带着个小括号,那就用灼烧,然后马上丢出顺发炎爆术。
要是没有小括号的话,在读条的时候就用火焰冲击,读条一结束马上就扔出炎爆术。
循环
平稳阶段:
燃烧阶段:
法阵的效果比流星要强,流星又强于燃烧,而燃烧比灼烧更厉害,它们都能替代火球正常爆发。
至于为什么先流星后燃烧,后面讲。
核心技能
燃烧
火法有个核心的爆发技能。在燃烧的时候,所有技能造成的伤害肯定会暴击。这样一来,就能提前知道每个技能会得到的大小括号,然后就能连贯地打出爆发。每次燃烧的时候,一定要有法阵覆盖,而且得用上流星。
能量符文(法阵)
用来强化流星、燃烧,提高爆发效果。
要尽量让法阵覆盖到特质、饰品、附魔之类的触发类BUFF,而且得保证法阵不溢出,这样才能提高法阵的质量。
流星
8.0更新之后,流星的描述比以前简略了不少。可实际上呢,它和以前没什么差别。
流星的落地时间会被急速所影响,急速要是越高的话,那么流星落地的时间就会越短。
流星一开始造成的伤害能够引发点燃效果,不过呢,它后面产生的灼烧伤害却没法引发点燃。
流星的暴击判定不是在施法的时候,也不是在命中的瞬间,而是在出现动画效果那会,差不多从施法完了过半个GCD就开始判定了。
如果在燃烧之前就用流星,然后在GCD(公共冷却时间)结束之前开启燃烧,这样就能让流星的GCD处在燃烧的时间范围之外,从而提升buff(增益效果)的利用率。
在燃烧的时候,要使用一次流星。而在两次燃烧的间隔期间,也得使用一次流星。要注意的是,每次使用流星的时候,都得有法阵覆盖着才行。
现在啊,以前那种精通的高度是达不到喽。流星灼烧造成的伤害比流星引发的点燃伤害要高呢,所以没必要特意让流星去打中一个目标。
炽热连击
点燃伤害是有主要来源的。一般来讲,在正常状况下,我们要想得到炽热连击,就只能依靠火球术、灼烧、炎爆术以及火焰冲击这些技能。比如说,在一场战斗当中,当我们使用这些技能的时候,就有可能触发炽热连击这个效果,而这个效果跟点燃伤害是存在关联的,这就是点燃伤害主要来源的一种体现。
点燃
每2秒,点燃就会自动传染给附近可攻击的目标。要是有高质量的点燃,那它是会覆盖低质量点燃的。就好比说,在一场战斗里,有个敌人身上已经有低质量点燃了,这时候你要是再对另一个敌人打出高质量点燃,然后又切换回第一个敌人,那之前的低质量点燃就被覆盖掉了,之前做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。所以啊,在战斗的时候,可别随便切换目标。
火法在战斗中要是碰到高血量的双目标或者多目标时,因为有点燃这个技能,就能用洪荒烈火一直对单个目标进行抽取。只靠点燃的话,也能打出不错的数据。不过呢,这得先配合法阵燃烧来提前把点燃这个效果给叠加起来才行,像在打维克提斯、M传令官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。
饰品选择
属性主动爆发类的饰品,得备上一个。徽章里,悚然候选者的徽章是最佳选择,怨火柳枝也不错,可以作为第二选择。
附魔武器选择元素洪流。
属性选择
当速度急速超过12%之后,收益就变得非常低了,这大概是因为达到了燃烧内放出技能数量的一个极限值吧。在各项属性里,全能一直排在智力之后,不过和其他属性比起来,它的优势可就大多了。至于爆击和精通呢,这两个属性的收益比较接近。
最近我发现,好多人都在说火法急速的阈值是12%呢。我就去算了算,这一算才知道,这个阈值其实特别低。只要急速超过5%,就能让燃烧技能达到8次。这就好比有人算出奥法的阈值是7%,可在正常的操作里,根本就没法打出这个效果。
我现在的急速是11.3%呢。要是没有其他急速加成的话,在燃烧这个状态期间,我能打出5个炎爆和3个灼烧,这加起来就有8个GCD(全球冷却时间)了。不过要注意哦,最后一个GCD是在燃烧状态结束之后的。我得说明一下,这个结论是我自己在操作的时候得出来的,可不是大家所说的燃烧8技能的阈值。
要知道,11.3%急速的时候,GCD(技能公共冷却时间)的计算是1.5除以(1加0.113),大约等于1.348。那7个GCD总共就需要9.436秒。这就意味着有额外的因素起了作用,它影响的时间差不多接近半秒呢,结果就是实际所需要的急速大幅增加了。
每个人的手速和网速都存在差异嘛,我自己能达到的数据是11.3%。其实不非得是11.3%这个数值。那为啥会是11.3%呢?这是由于我的属性装备,它没法转换出其他属性,要么就是属性太多,要么就是太少了。
特质选择
大多数时候,咱们的战斗可不是单纯的单体战斗。那种触发伤害的特质,在非单体战斗的情况下,表现得没那么出色。要是没有装备能替换,那就可以挑那些偏向触发属性的特质,别一个劲儿地用影中暗刃这种只在单体战斗时伤害爆炸的特质了。打个比方说,就像在团队作战的时候,敌人数量比较多,这时候触发伤害类特质可能因为各种分散的目标,没办法很好地把伤害集中起来,而影中暗刃这种特质又主要是针对单个敌人能打出高额伤害的,在这种场景下就不那么适用了,所以这时候选择偏向触发属性的特质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。
冲击大师和欣然之焰这两个,它们的特质里没写能不能叠层数,但实际上是可以叠的,我到现在也没发现叠层有啥上限呢。
冲击大师也许会对手法产生影响,不过其他特质没什么问题。在最近的模拟里,冲击大师已然成为单体方面最棒的专精特质了(这里说的是不算通用的情况)。
一般状况下,燃烧这个技能能够叠加3层冲击大师效果。要是有嗜血或者巨魔种族天赋的加成,那就能够叠加到4层了。
我个人关于冲击大师的打法(非巨魔)是:
在燃烧这个阶段,技能的释放顺序是炎爆、火冲、灼烧、炎爆、炎爆、火冲、灼烧、炎爆、炎爆、火冲、炎爆。要是能盯着BUFF(状态增益效果),同时让自己的手速更快些,就可以保证冲击大师这个BUFF一直存在,而且还能让它覆盖到更多的技能。打个比方,就好像给更多的技能都披上了一层强力的加持外衣。这样一来,就能打出质量更高的点燃效果了。
平稳期的时候是这样的。先用火冲,接着打出1+1。要是这时候出现小括号,那就得马上再接一个火冲(这个火冲能延续冲击大师的效果)。这么做的话,第二次打出的1+1就能够获得两层冲击大师的加成。
冲击大师这个天赋下,后置流星要怎么打呢?咱们简单来算一下就知道了。要是把流星前置的话,整个流星灼烧造成的伤害都能够享受到法阵燃烧的加成效果。而且啊,还能把流星这个技能的GCD(技能公共冷却时间)放到燃烧效果的范围之外,这样就能多打出一个必定暴击的炎爆术了。
要是后置流星的话,你就会有一部分流星的灼烧吃不到法阵燃烧的效果,而且还会少打一个必爆的炎爆术呢。这么做唯一能得到的,就是流星会多那么一点点燃伤害。
炎爆的面板伤害差不多是流星的一半,具体来说,大约为流星的47.65%。炎爆有双倍点燃效果,而流星的点燃数值就是面板上显示的值。
要是不把突然出现的buff影响算进去的话,顺发的炎爆术弄出来的点燃效果大概是流星的95.3%呢。这就意味着,流星产生的点燃其实就比炎爆术多了不到5%,没有咱们想象中那么多。而且要是有柳枝这个东西的话,智力还会不断减少呢。
后置流星正常来说是能降低伤害的,不过呢,要是有那种能让智力或者全能不断递增的增益效果(就像某些游戏里能提升属性的Buff),后置流星才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。要是使用柳枝的话,不管在什么情形之下,流星都应该放在前面使用。